8月16日,2018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結果正式揭曉。繼2018年國家優青項目各單位的立項情況后,2018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結果供大家參考。氮吹儀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是科學基金研究項目系列中的一個重要類型,支持從事基礎研究的科學技術人員針對已有較好基礎的研究方向或學科生長點開展深入、系統的創新性研究,促進學科發展,推動若干重要領域或科學前沿取得突破。
從統計結果來看,2018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共有212家單位獲得,項目總數為701項,總金額達到20.5億。其中清華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各獲得30項,并列第一位,兩所高校立項總金額均超過8700萬元。浙江大學共斬獲28項,總經費達到8164項。北京大學共獲得20項,總經費達到5771萬元。南京大學、中山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同濟大學、武漢大學等立項數也位列前十。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有部分地方高校重點項目表現不俗,包括南京醫科大學、西安理工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廣州大學、北京工業大學、華南農業大學、氮吹儀 湘潭大學、山西大學、長沙理工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等。
2018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名單如下(高校附屬醫院、研究院、研究生院納入所在高校進行統計):
如要分析我國高層次人才管理方面的主要問題,流動頻繁、到崗不足、兼職過多等都是繞不過去的關鍵詞。
具體到“長江學者獎勵計劃”(下稱“長江學者”),也是如此。
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除了“三令五申”外,教育部還有一招,那就是規范化、周期性的考核管理。
按照教育部核查要求,高校每年11月底前,要將本校聘期內長江學者的實際到崗工作時間和履職情況報給教育部。
2017年,教育部又面向廣大高校開展了例行核查,而其中一些高校還將有關情況予以公示。
核查結果如何呢?一讀君發現,7月20日公布的《教育部2017年度部門決算》(下稱“《決算》”)給我們側面揭開了部分謎底。